信息融合助力高效课堂,
——记信息融合说课展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地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ー,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

张文老师《产业转移》融合点
(1)课前预习环节:利用智学网布置预习作业,利用大数据生成学生答题情况,便于课堂上对生情的了解。
(2)讲解产业转移定义和分类,通过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反馈器抽取学生作答,利用蒙层功能显示答案。通过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视频链接东南亚产业转移,请学生关注视频中影响该地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4)链接外部网站“福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让学生了解吸引投资,改善投资环境,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内涵
(5)小结;思维导图呈现,构建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6)课后作业布置:用微课进行云端补救;智学网生成二维码学生扫描作答,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黄宋芬老师《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融合点
(1)课前预习环节:利用智学网布置预习作业,利用大数据生成学生答题情况,便于课堂上对生情的了解。
(2)设问美国中部平原南北部小麦的品种差异?原因?
教师打开希沃—星球——等温线分布图和等降水量线分布图,通过图层叠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3)高考典例分析,抽取学生作答。以练促教,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科素养。
(4)课堂反馈:拍照上传学生作业,进行针对性讲评。
(5)课后作业布置:用微课进行云端补救;智学网生成二维码学生扫描作答,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这两节课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交互功能,帮助学生体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地理学习,避免形成过度依赖教师和教科书的学习心态。结合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的应用,突出“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线上线下”泛在学习理念。利用反馈器等移动设备和网络即时交流工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再开展针对性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教师还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个体指导的作用。